---
---
---
(點擊查看產品報價)
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時可使用透射式電子顯微鏡與掃描式電子
顯微鏡。但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時,要將試樣的懸濁液滴在掃
描電子顯微鏡專用的試樣載臺上進行充分干燥,干燥以后的下步
處理與有孔蟲等的處理方法完全相同,因此,這里只談一下用透
射式電子顯微鏡觀察時的試樣處理方法。
行充分干燥,即作為電子顯微鏡觀察的試樣。將燒杯、乳缽、改錐
用0.3N的鹽酸洗過后,再用水徹底沖洗。征次使用過的吸管、
載玻璃及云母片不應再用。另外將真空噴膜裝置的污染物用浸有
丙酮的紗布擦干凈。
如為泥巖、泥質巖石時,應該用20倍的放大鏡觀察沿層理
裂開的層面,在確認存在牙形刺之后方可采集試樣。另外,稍經
風化的泥質巖石,因附著一層氧化鐵等風化物,在野外就能比較
容易地看出牙形刺,雖有時不經處理就能在顯微鏡下觀察破裂面
上出現(xiàn)的牙形刺化石,但這種方法只限于觀察化石的簡單形態(tài),
觀察其他構造就困難了。
牙形刺往往在硅質泥巖、縫石等硅質巖層中密集分布。牙形
刺最豐富的部位是厚度為兒厘米以下的健石與薄層泥質巖呈互層
狀的縫石層,其中牙形刺除了密集在泥質部位以外,也分散在縫
石層中。如果用放大鏡,即使在野外也能比較容易地看到泥質部
分中的牙形刺,縫石呈半透明時,如果磨成薄片,可以進行透射
光觀察。在室內,往往沿層理面破碎成小而薄的巖片,用透射光
或反射光對透過半透明基質所看到的牙形刺進行鏡下鑒定。如鑒
定時用水或油把小而薄的巖片沽濕,就更易觀察了。不過由于牙
形刺形態(tài)是立體的,具有原生顯微構造,故在雙目
實體顯微鏡下
觀察個體乃是基本的研究手段。另外,在特殊情況下,也有時通
過分離個體的薄片或復制膜來觀察牙形刺的斷面。
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,禁止復制,轉載注明地址
上海光學儀器一廠-專業(yè)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
顯微鏡價格